素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素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消息】深度解读小米IoT故事AI技术补课没那么容易

发布时间:2021-01-02 22:52:36 阅读: 来源:素肉厂家

最近,准备去香港上市的小米一直处于舆论风口,相信在IPO前,会一波波地刷头条,好事者都忙着计算雷军及创始团队身价几何,以及小米上市的估值多少,但比这些更值得探讨的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健康度”和业务逻辑的优劣。

当然,小米和雷军的口碑不错,手机业务、IoT的生态链也算表现还可以,特别是过去一年新零售门店终端上的快速放量,让小米铺的摊子越来越大,连一众粉丝们也不断为其摇旗呐喊。但光鲜的一面并不足以掩盖小米身上的“瑕疵”——有了硬件销量,并不代表着IoT的物联网商业逻辑就跑通了,其中AI技术就是一块短板。

AI投入“吝啬”,小米IPO是因为“缺钱”了?

互联网企业急着去上市,通常来说会有两个理由:一是功成名就,创始团队部分成员准备退出,完成套现,上市是很多创业公司的梦想,也是财富自由的方式;二是,企业缺钱了,资金不足的话,很难玩下去了,或者会影响扩张速度,上市能补充流动资金,解决资金之渴。

小米碰到的情况可能两者都有。小米对外称,自己是一家IoT互联网企业,除自身的硬件外,还投资了一大批的生态链企业,但问题是AI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有点“吝啬”。今年4月25日,小米与武汉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仅仅是投入了1000万元的研发经费。相比,百度在去年2月时透露,两年的AI研发投入达到了200亿元,每年都能占到营收的13%左右。而姗姗来迟的阿里、腾讯,拿出来的也是动辄百亿甚至千亿元的资金。

2016年,小米的雷军曾信誓旦旦地放话说,小米5年内不考虑上市这回事,但结果话音落地刚两年就被“打脸”了。于是,我们不得不猜测,小米的财务状况可能真的有些紧张。

其实,这一问题在现金流和应收账款、存货等指标上,已经体现出来了。一财的一篇标题为《雷军如何应对资金压力:小米上市前“自融”50亿》的文章指出,“小米的确缺钱,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2017年小米的经营现金流为-10亿元,但2016年小米的经营现金净流入达到45.31亿元,时隔一年之后,小米的经营现金流突然变得入不敷出。”这说明,小米资金面上的确绷得很紧。

此外,根据上述文章披露,小米在“流动资产”的“贸易应收款项”当中,从2016年底的20.89亿元暴增到了2017年底的54.69亿元;存货也大幅增长,从2016年底的84亿元到了2017年底的163亿元,同比增长了95.1%。能看出,小米回笼资金的周期变长了,资金占用现象较为明显。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小米不得不加紧上市,某种程度上,解燃眉之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么,小米为什么缺钱呢?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为了做大收入规模,小米不断扩张品类,加大品牌变现速度,布局的硬件生态圈越滚越大,对资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二是,为了拉动小米手机的销量,小米之家开始疯狂扩张运动。截止今年1月,小米之家的店面数量已经达到了300家,线下开店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投入,无疑成了“吸金”黑洞。而且以上是小米滚动发展的资金需求,还没有算上应该增加AI研发投入上的额外预算。经营资金面尚且如此,小米在AI投入上有点“吝啬” 就很容易理解了。

AI技术实力不强,小米的IoT构想就谈不上多美了

之前,外界揣摩过,小米上市究竟会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显然不会是纯粹的手机等硬件概念,因为硬件的估值摆在那里。比如联想每年的营业额是小米的三倍,但市值只有60亿美元;惠普的收入600多亿美元,市值直接打了个五折,才350亿美元。小米如果在资本市场打硬件这张牌,显然到不了700亿美元的水平。

所以,在招股书里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一旦超出部分,都会回馈给用户。可见,小米是想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时髦概念来博得投资者的认可。

故事可以这么讲,但业务逻辑上可能就容易存在疑问了。其中有两点:

一是小米的收入结构可能很难支持这一概念,容易遭到外界的质疑。小米对外说自己是互联网服务、智能家居公司、IoT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但收入组成结构上,硬件依然占大头。按照小米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小米收入由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三部分组成,2017年,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硬件收入为805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99亿元,IoT业务营收为234亿元,几乎是扩充品类带来的硬件收入。

而且从最近三个年度营收数据来看,2015年、2016年一直到2017年,小米智能手机的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80.4%、71.3%及70.3%,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4.9%、9.6%及8.6%。与2016年比,2017年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还下降了。可见,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并未表现出高增长的特征。这些服务收入中,广告收入还占了不小的比例。

二是谈IoT的概念,虽然很热、很有前景,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在这一商业逻辑中,AI技术是核心,但小米缺乏坚实的AI技术上的支撑。我们特意去搜索了一下小米过去三年对外传递的公开信息,提及AI的次数并不多,过去一年一直在唱新零售这出戏。

在2017年11月的小米IoT大会上,小米宣布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百度达成合作,双方将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机器人、无人驾驶、AI芯片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小米的智能硬件需要通过DuerOS等外援来补充技术,这就有些尴尬了,也暴露出了小米在AI技术上不足的短板。

而且,商业开放度上,小米更类似于苹果的封闭系统,仅仅是生态链内部的企业可以共享系统和技术,并没有向市场上的合作方完全开放,这注定了小米的生态张力不够。在深度链接合作伙伴方面,小米的精力放到了硬件销量上,自然在开放合作上缺乏大的动作和长远考虑,也无法链接更多的合作伙伴。

但事实却很残酷:IoT是一个生态,并非是单一的设备模式,核心驱动力肯定离不开AI技术。小米在AI技术上暴露出的不足,导致小米的IoT模式变得就不够美了,甚至还容易遭到外界和投资者的“挑刺“。

面临不确定性,小米的未来会碰到这三个障碍

对小米来说,如果要将IoT的物联网商业故事变成现实,就必须补足AI技术这一短板,才能在商业逻辑上变得名副其实,也避免最终遭受掣肘之痛。但想解决这一难题的话,有三个层面的障碍需要跨过去:

治关节炎的医院

专业治疗前列腺炎医院哪家好

福州男科医院怎么样

徐州第一人民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