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素肉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甘肃水泥工业急需行业退热整顿-【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09:55:25 阅读: 来源:素肉厂家

甘肃水泥工业急需行业退热整顿

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日前提醒说:当前水泥供需基本平衡,已开始出现价格平稳趋降的态势。水泥投资需要冷静分析,慎重决策。事实上,早在去年此时,甘肃省就有业内人士曾经大声疾呼:该给甘肃水泥扩能热降降温了。  发出这一呼吁的依据是:一个水泥用量不过700万吨的省份,全年水泥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吨,就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一些企业还在盲目上项目,扩大生产能力。但是,就在前不久,兰州永登县仍然有继续亏损上马的项目在建;水泥扩能项目不仅仅在永登县盲目扩张,其他一些地方也都有这样的项目在匆匆上马。  盲目扩张  据悉,受西部大开发的鼓舞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力拉动,2001年至2002年5月,甘肃省共有7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且全部是日产1000吨以上的。当时,在省内的景泰、甘南、河西走廊、平凉都有几条干法线在建,各地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  应该说,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劲东风,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技术改造等项目相继开工,这为水泥工业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祁连山水泥集团、大通河水泥公司、甘草水泥集团等一大批企业适时投入建设日产1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不仅使甘肃省水泥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产量也一路飙升,到去年底突破1000万吨大关。  业内人士分析说:甘肃省水泥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省建材行业最大的主导分行业,其增加值占全行业四成、销售收入占全行业五成。实现利润占全行业六成,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部分水泥企业成为当地财政的支柱。不过,全省200多家水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11户,仅占4.8%。生产规模偏小,已成为制约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多数企业工艺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旋窑水泥比例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一直到“九五”末,代表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生产线只有3条。生产能力58万吨,仅占5.6%。明显低于全国9%的水平。在占总能力65%的立窑企业中,多数是年产量低于5万吨的小窑,质量不够稳定,劳动生产率低,能耗高,粉尘污染严重。多数属国家产业政策明令关闭和淘汰的范围。  与此同时,伴随着水泥产量剧增的并非全是喜悦,总量过剩、竞争加剧、成本费用上升、利润下滑。大型企业的技改,中小型企业的重复建设,令业内人士深感不安。从省有关部门获悉,目前,甘肃省水泥需求量600万吨左右,当水泥产量突破1000万吨后,也就是说有300万吨左右水泥要销往外省,对于甘肃的水泥产品来说,同样的不乐观还在于:周边的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都在搞扩能改造。  整顿遇阻  为改变水泥行业存在的矛盾,甘肃省对该行业进行了长达4年的整顿。为适应市场需求,甘肃省坚持以发展促调整的方针,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与加快淘汰小水泥工作结合起来。鼓励一批水泥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确定“十五”末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占总生产能力的50%。  在全省建材行业龙头企业祁连山水泥集团,利用国家第三批国债专项资金,筹资28亿元,于2001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的甘肃省首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仅用10个半月的有效施工期就完成了施工、安装任务,并于2001年12月16日顺利竣工投产,创下了西部同类项目投资最省、工期最短、质量最优的新纪录。与此同时,祁连山水泥集团再次投资27亿元,新上马一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后该公司水泥产量将突破260万吨,跃居西北地区前列。兰州大通河水泥股份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的两条日产103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于2001年5月11日和今年4月底分别建成投产。截至目前,甘肃省水泥行业仅日产1000吨及新型干法水泥系列重点技改项目已投资7.9亿元,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增加260万吨。  尽管全省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由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一些地方或明或暗地保护旧的生产工艺,淘汰落后产能的成果并不理想。1999年以来,全省按照国家对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政策要求,以小水泥生产企业过度集中的兰州市周边县区为重点,先后清理整顿了115户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有证和无证非法生产的小水泥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115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27.3万吨。与此同时,加快发展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建成投产了17条干法水泥生产线,促进了全省水泥行业的升级型结构调整。但是,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虽然承诺“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际并未真正落实。永登县所属的23户小水泥企业已被取缔,但设备未能完全拆除的很快便违法复产,后经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清查,至2002年6月,才将其设备彻底炸毁,但个别地方已关闭的企业死灰复燃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一些立窑企业通过节能环保技改和扩大窑径,反而增加了本应限制的落后工艺的生产能力。  在落后与先进并存的双重作用下,全省水泥工业出现了产能增长快于市场容量增长的问题。一些企业相互压价、恶意竞争,造成销路不畅和整体效益下滑。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水泥总产能同比增加了97万吨,但产量只增加了10万吨,每吨水泥的价格同比下降15-20元;全行业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48%、税金增长13.87%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却降低了18.79%。  急需退热  针对当前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水泥投资热需要冷静分析,慎重决策。这一行业目前主要的问题,一是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的势头较猛。受市场信号刺激,一些地方近来出现了水泥投资热。据调查,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能力约有两亿吨。二是不考虑长远规划和产业布局,新上小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较多。在建项目不达经济规模的日产1000吨级的小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竟达68条。三是不顾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落后立窑小水泥死灰复燃。这位负责人说,水泥工业是附加值不高、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当前水泥投资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应用广泛,资源比较普遍,产业门槛较低,而且投资相对较少,周期短见效快。但是投资小水泥以牺牲环保为代价,对青山绿水破坏严重。目前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还在新建国家明令淘汰的立窑。这种短期行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背道而驰的。  如此,甘肃省在面对各地出现的水泥投资热,该是想法退烧的时候了!  此间有专家指出,目前甘肃省的水泥工业布局失衡,而投资建点并非惟一的调整办法。但是,可以通过鼓励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相互参股、兼并等资产重组的形式,发展跨地区的、产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以此分步整合全省水泥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此外,也可引导大企业利用人才、技术、管理及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周边立窑厂或靠近市场的中小水泥企业改造为现代化水泥粉磨及其他专项产品供货企业,实现专业化分工,避免恶性竞争,从而增强集团核心企业及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在调整过程中,政府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去优化行业布局,为企业自主行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努力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特别是要防止利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优惠政策再盲目布点,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胡杨机械品质保障

双瓮化粪池

软件开发

包覆机